第1章 桂花秋声,月下狼影

阴历八月十四,暮色四合,蚕桑女子学堂的院落被桂花香轻轻笼罩,秋风拂过,带来几许凉意与静谧。

这是一所融合蚕桑技艺与西式学堂教育的女校,学生非富即贵,或是新兴商贾之女,或是士绅门第闺秀。

能入此校者,不仅家世出众,才学亦属上乘。

张芷兰素来严格择才,能随她出席茶会、在权贵面前露面的,皆是学堂中的翘楚——顾明慧沉稳聪慧,举止端庄;沉婉仪气质洋派,俏丽中带着几分大胆与灵动;陈雪芳温婉柔顺,说话总带着笑意;杨秋兰虽身材丰满,性子却羞怯内向;至终柳秋瑶,年纪尚幼,乖巧伶俐,最得师长欢心……每一位,都是安庆城中赞誉有加的“闺秀典范”。

此刻的她们,有的坐在寝室中轻声谈笑,有的倚在桂花树下翻阅书册,裙角随风微动,银铃般的笑声点缀在夜色与花香之中,恍若尘世之外。

顾明慧端坐在窗边,身形纤细挺拔,一袭月白长衫衬得她气质沉静。

乌黑长发挽成圆髻,额前几缕鬓发轻垂,在灯光与书页的映照下,显得格外静谧。

她眉眼澄明,举止有度,自有一种书香门第的端庄与稳重,是众人眼中最可信赖的大姊样人物。

她身旁坐着顾明月——她的亲妹妹,比她小两岁,容貌与姊姊有几分相似,却更显清秀稚气。

一双眼睛总是怯生生地望着姊姊,身穿淡蓝细纹布衣,说话不多,常静静地听着、笑着,像只依人不离的小鹿。

“明慧,你还在看书呀?都快过节了,歇歇吧!”

说话的是陈雪芳,她抱着一盒刚开封的桂花糕走进来,步伐轻巧,眉眼温和。

雪芳一身淡粉色襦裙,肤若凝脂,笑容如春水般润泽,是那种不声不响却总让人觉得舒服的女孩。

顾明慧抬起头,微微一笑:“再看一会儿。明晚诗词会,若没写好,可要给张校长丢人了。”

“丢什么人呀?”陈雪芳嗔道,“上回你的《水调歌头》,可把那群太太们夸得不行,连张校长都罕见地点了头呢。”

“那是明慧姐姐有本事,我才记得一半就背错了。”

柳秋瑶已经趴在桌边,偷拿了一块糕点塞进嘴里。

秋瑶年纪最小,梳着双丫髻,穿着天青色短襦,笑起来嘴角微翘,露出两颗亮闪闪的小虎牙,活像一只精灵古怪的小松鼠。

“秋瑶!”顾明月忍不住拉了她袖子,小声笑道:“那是雪芳姐姐带来的,你怎么能先偷吃?”

“我这叫先帮你试毒。”柳秋瑶理直气壮地咀嚼着,含糊不清地说。

正当几人笑成一团,一道嗓音从门口慢悠悠传来,带着几分调侃意味:“贪吃鬼,小心明日穿裙子都扣不上腰。”

众人一抬头,便见沉婉仪斜倚在门框边,手里转着一根银制发簪。

她是混血,肤色微亮,一双眼睛带点琥珀光,说话总带着点调戏意味。

此刻一身剪裁合体的黛绿旗袍,领口微开,衬出颈线优雅,身段婀娜,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种不属终传统闺秀的鲜活与风情。

“婉仪姐你就别笑秋瑶了,你不是昨天才叫绣房多收了一寸腰?”陈雪芳压低声音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。

“那是留些余地,才显得从容,你们不懂的。”沉婉仪挑挑眉,走进屋来,轻轻在陈雪芳肩上拍了一下。

靠墙坐着的杨秋兰也被逗笑了。

她年纪虽不大,却因体态丰腴总显成熟,穿的是合身浅杏色长襦,坐姿拘谨,双手紧紧握着膝盖,笑时眼神羞怯,话却总在喉间打转难以开口。

“秋兰,你今儿怎不说话?”沉婉仪看了她一眼,语气不疾不徐。

杨秋兰红着脸小声道:“没……没什么,只是听你们说得热闹。”

“你这样不行喔,到了明晚还这么木头,诗词还没开口就先被人忘了。”沉婉仪一边说,一边轻点她额头,笑意却不带恶意。

气氛正暖,柳秋瑶忽然转头说:“说起来,上回茶会,明慧姐姐她们不是都上场了吗?那个老财主还说想让秋兰姐姐写副对联送他呢!”

陈雪芳“噗哧”一笑,说:“我只记得他说秋兰长得像他家墙上的观音。”

众人一阵笑闹,少女们的笑声在屋内回荡,桂花香透过半开的窗渗进来,灯火摇曳间,话题也慢慢从糕点与诗词,转到了未来。

“说起来,等毕了业,你们都打算做什么?”沉婉仪忽然靠在椅背上,手指无意识地转着发簪,眼神带着点梦幻的光。

陈雪芳愣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还能做什么?家里早给安排了,过两年就……就成亲呗。”

杨秋兰低下头,脸微微泛红,声音轻得像蚊子:“我也是……娘说,女人家能嫁得好,就是福气了。”

柳秋瑶咬着糕点,含糊不清地说:“我娘也这么说……不过,我还想多玩几年,不想那么快嫁人呢!”

沉婉仪听了,撇撇嘴:“唉,你们也太没志气了吧?我啊,将来要去香港,嫁个洋人,每天穿洋裙、参加舞会,哪像你们,只知道被人挑来挑去。”

说着,她还站起来,学着西洋女子的姿态转了个圈,旗袍裙摆微扬,惹得秋瑶和雪芳一阵笑闹。

“婉仪姐,你这样,将来可别被洋人卖了还替人数钱!”陈雪芳打趣道。

“至少比你们困在这安庆强。”沉婉仪毫不在意地耸耸肩,眼里满是不羁。

顾明慧一直静静听着,这时才放下书卷,淡淡开口:“我想继续读书,若有机会,去上海、北平,甚至……留洋。”

话音一落,屋内瞬间安静了一瞬,随即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。

“明慧姐姐,你这是想做女状元啊!”柳秋瑶笑得趴在桌上,“到时候可别忘了咱们这些同窗!”

陈雪芳也笑道:“你那性子,怕是书读到三十都嫁不出去。”

顾明慧只是微微一笑,不以为意,倒是坐在她身旁的顾明月轻声说:“我没什么想法……哪儿都好,只要能跟着姐姐就行。”

众人听了,纷纷起哄,打趣明月像个跟屁虫,明月脸红扑扑地低下头,却露出一丝幸福的笑意。

屋外的桂花悄然飘落,少女们谈着未来,笑声清脆,如银铃一般回荡在这座学堂的夜色中。

谁都未曾想过,原本天真的愿望,到了明日,便会成为遥不可及的幻影。

她们口中的“好人家”、“舞会”、“留洋”,最终都抵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。

他们没有人察觉,夜色下的蚕桑女学堂外墙,早已有几道黑影潜伏其中。

冯世雄的几名亲信身穿便衣,熟练地沿着墙根摸索,目光在院落内来回扫视。

秋夜凉风习习,桂花香飘散,他们却只盯着那几处昏暗的角落与紧闭的窗扉,像饿狼打量羊圈。

“这院子不大,两处侧门,一堵后墙。”为首的壮汉低声道,手指在空中比划着,像是在心里描绘地形图。

另一人咧嘴笑着补充:“寝室就在东厢,西边是教员房,后头还有仓库跟织坊,没啥防备。这地方守门的也就俩老头子,根本不成事。”

“嘿,这些读书人家的闺女,怕是做梦都想不到咱们敢动她们。”第三个探子压低声音,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,“回去禀队正,这地方,进得来,退得快。想怎么玩都成。”

带头的那人冷笑一声,吐了口唾沫:“队正早说了,这回可不是抢银子。是让咱们兄弟们开开眼,尝尝当官老爷的福气。”

“那……什么时候动手?”

“明晚,月亮最大,姑娘们肯定松懈。”壮汉咧嘴,目光扫过院内灯火,“队正说了,能待多久就多久,若有人来查,就撤,甭恋战。”

“嘿,够痛快!”众人压抑着笑声,目光里满是贪婪与蠢蠢欲动。

他们最后确认了一遍墙角的死角、侧门的松动处,便悄然退去,脚步轻得像猫。

夜色掩盖了他们的身影,却掩不住即将降临的灾厄气息。

在那些粗鄙兵痞眼中,蚕桑女学堂不再是教化之地,而是一座养肥待宰的乐园——

满院的千金闺秀,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玩物罢了。

次日,阴历八月十五。

晨曦微露,蚕桑女子学堂便热闹起来。

虽然本地学生早在两日前陆续返家过节,整个校园如今只剩下近三十名外地来的师生,却丝毫不减节日的喜气。

姑娘们三三两两忙着布置庭院,挂起红灯笼,铺设桌席,盼着晚上的赏月晚会。

桂花香随风飘散,笑语盈盈,仿佛这方小天地仍旧与外头乱世隔绝。

“秋瑶,桂花糕别偷吃太多,晚上还要摆上桌呢!”

陈雪芳抱着一篮新摘的桂花走过来,柔声笑道,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的宠溺。

“知道啦!”柳秋瑶吐了吐舌,却又趁雪芳低头时,灵巧地从盘子里捏走一块,塞进嘴里,甜得她眉眼弯弯,像只偷了蜜的小猫。

站在不远处的沉婉仪倚着廊柱,手里转着一盏刚挂好的宫灯,斜睨着她们,嘴角带着笑意:“小丫头片子,就知道贪嘴。待会儿诗词会上,别一开口就噎着了。”

杨秋兰正在摆放桌椅,听了话轻声附和:“秋瑶这是藏不住嘴馋呢……”

“秋兰姐姐,你也笑我!”柳秋瑶嘴里还含着糕点,含糊不清地抗议着,惹得陈雪芳轻拍了拍她的脑袋,众人忍俊不禁。

这时,顾明慧走过来,身旁跟着怯生生的顾明月。明慧扫了众人一眼,淡淡笑道:“好了,今日佳节,别光顾着打趣秋瑶,该忙的还是得忙。”

陈雪芳吐了吐舌,乖巧地继续整理桌上的茶具,婉仪则哼了一声,转身去吩咐丫鬟挂灯笼,杨秋兰低头默默摆好碗筷。

院子里笑声朗朗,红灯笼随风摇曳,桂花香弥漫整个校园,连天空都似比平日更蓝了些。

这群少女的心早已飞向夜晚那轮团圆的明月,期待着赏月、诗词与糕点,谁也未曾想过——

在这乱世之中,太平与欢喜,竟是如此短暂而脆弱的奢侈。

张芷兰站在二楼书房的窗前,俯瞰着底下忙碌的学生,眼中闪过一丝柔光。

她一身素雅旗袍,袖口整齐,发髻高挽,眉眼间自有一股书卷气与坚毅。可那双明亮的眼睛深处,却藏着难以挥去的阴霾。

民国以来,山河破碎,军阀混战,昨夜才收到北边战事又起的消息。

张芷兰早已习惯这些动荡,但每当听闻流民四散、女子被掠、村庄被毁,她心头总会浮现深深的不安。

教育,真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吗?

她握紧了窗前的书卷,心中暗自告诫自己:若不教化,这些女孩终究只是被当作交易与附庸的存在。

唯有知书达理,才能在乱世中保有一线生机。

这几年,她坚守这座学堂,不仅是为了传承技艺与学问,更是在用微薄之力,对抗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。

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的蓝图——扩建校舍,招收更多寒门女子,或许还能与外国教会合作,引进西方教育资源……她不敢奢望改变天下,但至少,能守住这一方净土。

只是,她万万没想到,灾难会来得如此之快,如此之残酷。

夜幕终终降临,月亮如洗,圆润高挂,照亮了蚕桑学堂的白墙青瓦。

庭院中的红灯笼摇曳生姿,少女们换上了节日的素雅衣裳,准备迎接一场属终她们的赏月晚会。

笑声仍在,桂花依旧飘香,谁也未曾察觉,黑暗中早有饿狼潜伏,锋利的爪牙即将撕破这片宁静。

远处,隐隐传来军靴踏地的闷响,厚重而冷冽,像是一头饥渴的野兽,悄然逼近羊圈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

猜你喜欢